我國已成世界最大有色金屬消費國 更多地依賴國際市場供應
業內專家指出,我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有色金屬消費國,隨著工業化的高速發展,國內有色金屬市場中長期需求缺口將越來越大,今后只能更多地依賴國際市場的供應。 根據統計資料,隨著經濟高速持續發展,我國有色金屬精煉產品消費從1995年的450萬噸增加到2003年的1200萬噸,9年間增長了2.7倍。加上直接進口的加工材料和制品,年總消費量已接近1300萬噸,成為世界最大的有色金屬消費國。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王恭敏說,我國有色金屬資源消費迅猛增長,有色金屬已成為繼能源、鐵礦之后最短缺的基礎原材料,涉及國民經濟所有領域,有色金屬的需求供應關系有可能影響我國的經濟安全。 目前,我國有色金屬外貿進出口額持續增長,有色金屬進口額明顯超過出口額。2004年上半年,我國有色金屬外貿進出口額約158億美元,同比增長約57%。其中,出口額約53億美元,同比增長55%;進口額約104億美元,同比增長約58%。我國對有色金屬的需求占世界總需求的20%,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對國際市場有色金屬價格的回升也起到一定作用。 目前,我國有色金屬中的銅、鋁、鉛、鋅四大品種(占金屬總量的95%)和以前曾具有資源優勢的鎢、鉬、錫、銻等品種,其儲量和基礎儲量的年限都不高,有的品種如銅、鉛、鋅、錫、銻的儲量保有年限已經很低。近20年來有色金屬勘探工作投入大幅下滑,有色金屬新增儲量遠不能補充消耗,與迅速增長的市場需求形成了極大的差距。 業內專家指出,雖然我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屬消費國,但是人均消費量僅10公斤,居韓、美、法、澳、加、日、意之后,人均消費量相對較少。為了維持經濟高速發展,即使人均有色金屬消費進行小幅提高,有色金屬總需求量也將有巨大的增長,有色金屬進口總量和費用將直線上升。 王恭敏說,根據相對保守的預測,如果我國在今后十幾年的戰略機遇期內,保持GDP年增長率為7%至8%,則工業增長率應該在10%左右。即使以這些預測為依據,我國有色資源的供求關系目前已經存在巨大的差距,尖銳的供求矛盾將對國民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產生重大影響。 他說,我國有色金屬中長期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國家需要制訂相關傾斜政策解決有色金屬資源供需不平衡問題,以保證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
|